征戰夏普
股神巴菲特的名言:「當一個有名厲害的經營階層碰上惡名昭影的爛產業時,通常是惡名勝利。」歷史上有太多教訓,不講外國,台灣的明基買西門子,宏碁買Gateway的殷鑑不遠,為什麼會認為郭台銘買夏普是可行的?換句話說,鴻海經營夏普憑什麼覺得會比日本人經營得好?
但說來奇怪,我還真覺得如果買得到的話,郭董會成功,不為別的,就因為他是郭台銘。
夏普有品牌,有技術實力,有產能,這些都可能是鴻海出手的原因,但不會是成功的原因。併購專家喜歡講綜效,「一加一大於二」,但最大的綜效其實來自企業重組、改造。夏普這樣經營了百年的老店,管理階層都是內部養成,思考、文化都是一模一樣,也習於吃大鍋飯,陷入危機時,這樣的企業,沒有適當的外力,很容易就一蹶不振。這些道理,專家們都知道,企業改造甚至有步驟,有文獻可考。JP Morgan Chase的頭頭,Jamie Dimon,說他最重要的一本書就是「Double Your Profits: In Six Months or Less」,教人如何企業重整,他屢試不爽。
但這就是商業奧妙,或是困難所在。就算你有九陰真經在手,你也不一定能稱霸武林。成功經理人很少教得出成功的徒弟,因為商業的環境複雜,一個外在,甚至內在的微小變化,就會對公式造成巨大的影響。這也是不要在大學學企管的原因,因為企管學的是公式,不是能力。給強人公式,他會用得很好。給庸人公式,他就只懂公式。
所以我們搞長期投資的,最後看的都是人的素質,找對人,其它事都不用掛心。真正厲害的人,是可以適應環境,發展出一套成功之道。但前提是要真正厲害,不然又會回到文章開頭的巴菲特斷言。所以郭台銘可以在李昆耀不能成功的地方成功,因李是人材,而郭是不世出的豪傑。
在日本這樣一個集體性的社會,會排外,但也會服膺強者,打從黑船開到江戶就是這樣。所以軟銀的孫正義這樣出身在日本地位低微的韓裔,仍然像是王者一樣受到尊祟;日產雷諾的龔恩這樣的阿拉伯人,一統日產王朝幾十年,仍穩坐寶座。這些例子都說明了,郭董是可以讓日本人願意為他拚命,只要郭董拿出當初打天下的本事,整頓夏普,大刀砍向百年積弊,再造榮光,機會是很大的。
我只擔心,成吉思汗已老,郭董不知還有沒有氣力再作征戰。